山西省粮食局:筑牢安全保障“底板” 补齐产业经济“短板”
忻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www.sxxz.gov.cn 2018-04-11 08:50 来源: 山西省政府门户网站
山西虽属11个粮食产销平衡省之一,但粮食品种结构和分布区域不平衡,省际间粮食流通量大,保障粮食安全任务重、责任大。山西是著名的“小杂粮王国”,杂粮七大类120多种,品种之丰全国居首,但粮食产业“两头散、中间弱”,优质粮食资源优势还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为此,省粮食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构建新时代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现代特色粮食产业体系,切实筑牢安全保障“底板”,补齐产业经济“短板”,在保障全省粮食安全、激发产业经济活力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一、精准施策发力,筑牢粮食安全保障“底板”
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安排部署粮食收购工作,统筹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和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健全市场化收购资金保障、优粮优价、运力协调、产后服务等机制,搭建好为农服务平台。加快粮食购销电子化交易步伐,方便农民多渠道售粮。健全省市县三级储备粮管理体系,优化地方储备粮布局和品种结构,改进储备粮轮换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企业周转储备。建立中央储备粮与山西地方储备粮信息共享机制。
强化供应能力建设,确保粮食市场稳定。完善应急供应网络,加强应急成品粮油管理,做好重要节日市场供应工作,维护市场稳定。办好2018粮食产销衔接会、中国粮企山西行等系列活动,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产销合作。实施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设施专项建设,实施“放心粮油”示范工程,建设完成80个示范销售店、300个示范经销点,打造便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加强粮食统计工作,组织编写《2018年山西粮食安全状况蓝皮书》。
抓好责任制考核,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在2016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首考”中,山西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今年,将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在认真做好2017年度考核的同时,精心安排好2018年度考核,突出问题导向,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加强日常考核和结果运用,确保各级政府和部门责任落实。
推进智能粮库建设,加快实现粮食流通信息化。投资1.55亿元,以省、市储备库为重点推进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以省级综合管理平台为重点推进业务集成和信息协同,打造全省粮食行业数据中心、智能决策中心、可视化会商中心。加速省级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并积极向市县延伸,使之成为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粮食产销合作的有效载体和新型粮食购销体系的市场龙头。
二、发挥资源优势,补齐粮食产业经济“短板”
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高粮食供给质量。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为种粮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解决市场化收购条件下农民种粮、储粮、卖粮、清理、烘干等诸多难题,促进农民增收、节粮减损。构建粮油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加强粮食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为农民“产好粮”,人民“吃得好”服务。实施好粮油行动计划,打造山西特色粮油品牌,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山西优质粮食工程规划投资12.5亿元,拟通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补助、企业自筹方式从2018年起3年完成。其中,2018年建设41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升完善37个粮油质监机构,建设1个“中国好粮油”示范市、5个示范县、9个示范企业。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经省政府同意后积极向国家申报,力争入围国家支持省份。
打造粮食品牌,发展特色粮食产业。全力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努力使山西这块优质原粮产地变成优质粮食品牌基地。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立足山西实际和杂粮特色资源优势,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擘画建成符合山西省情和粮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进在山西农业大学筹建“国家粮食局功能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带动杂粮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筹建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制定一批杂粮及特色产品标准,以质量标准改革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全面推动“山西小米”品牌建设,完成“山西小米”标准体系、营销体系、质量体系等工作。在央视、机场、高铁站等开展“山西小米”宣传推介,全力打响“山西小米”品牌。
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培强粮食产业主体。推进山西粮油集团及各市县国有粮食企业深化改革,做好政策性业务,拓展产业化经营,实现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多样化、形式多样化,激发企业活力。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以多种形式合作融合、加快发展,以资本等要素资源为纽带推动粮食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构建现代特色粮食产业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