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偏关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按照市委“七大能级同步跃升、五个方面实现更大突破”的发展思路,立足自身优势,抢抓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新能源、绿色文旅业“三绿”产业,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偏关路径。

  依托品质优良的农牧资源,做优绿色有机农业,不断培育农业产业发展新优势。充分用好“土”的资源,发挥“特”的优势,全力打好有机旱作、特色优势、加工转化三张牌,全县粮食产量首次突破2亿斤,畜产品总产量达到18582吨,全县绿色农业产值2.3亿元,在GDP中占比达10.5%。“谷蕴偏关”乡村e镇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在太原举办;成功创建绿色食品原料(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荣获“中国糜子之乡”称号;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偏关非笼养鲜蛋成功出口澳门市场;偏关小米、偏关羊肉、偏关海红果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享誉国内;偏关酸饭、偏关豆腐等地方风味远近闻名;糜子酸酪、糜子锅巴、糜子月饼等特色产品畅销市场。

  依托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做大绿色新能源产业,全面激活经济发展新引擎。深入实施绿色能源强县战略,2024年落地建成投资6.7亿元、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中电金谷10万千瓦混合储能独立调频电站项目即将并网发电,优能5万千瓦风电、晋林10万千瓦光伏项目即将并网发电。全县清洁能源产值5.35亿元,在GDP中占比达38%。华电山西偏关7万千瓦风电、大唐9万千瓦风电、华能13万千瓦偏关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一大批新能源项目落地开花。全县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204.8万千瓦,占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总装机的16.83%,排名全市前列,形成了风、光、水、储、生物质多能互补、多元发展的格局。

  依托独具特色的文旅资源,做精绿色文旅产业,加速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农文旅融合、魂形韵相融、六要素配套,把偏关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作为全县农文旅融合的主战场主阵地,成功举办“对话老牛湾”和“诗意慢生活、北方桃花源”等系列文化活动,规范运营水泉红门口地下长城4A级旅游景区和乾坤湾黄河宿集,全面提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断完善黄河、长城两条一号旅游公路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稳步推进老牛湾5A级旅游景区创建,偏关县农文旅康交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基本成型。全县旅游总收入达到8977.1万元,同比增长14.7%;绿色文旅产值2.4亿元,在GDP中占比达11%,文旅产业逐步成为偏关县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

  依托储量富集的碳汇资源,厚植绿色底色,持续筑牢生态保护新屏障。作为黄河入晋第一县,偏关县坚决扛牢“首站首责”,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全县林草覆盖率由10年前的27%增加到现在的40%。特别是黄河和长城沿线林草覆盖率达6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13%以上。先后荣获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集体,全省三北工程科学绿化示范县、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试点县,全市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

  依托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积极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全方位扩大招商引资,全力打造“三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强化“偏帮办”专班服务,形成了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工作效能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干事创业氛围。

  偏关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偏关县将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要求,不断深化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新能源、绿色文旅业“三绿”发展战略,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构建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格局,努力做强产业、做优环境、做活经济,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偏关实践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