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县:“三三三”工作机制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河曲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探索形成“三三三”工作机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粮食安全守护者、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
强化“三个实施”,打好政策引导“组合拳”。一是实施“点餐式”培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按照“愿培尽培、需培尽培、应培尽培”原则,充分组织摸底调查,科学设置培训班,合理安排培训课程。二是实施“兜底式”保障。在省市补助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将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列入“统筹整合资金、衔接补助资金项目库”予以重点保障。根据前期摸底情况及资金预算,省市投资不足部分,全部由县级财政兜底。2021年以来,县级财政累计投入621.7万元,培育高素质农民5201人,超计划完成2423人,彻底改变过去县级领任务、乡村压任务的局面。三是实施“开发式”帮扶。农业农村、银保监等部门协同联动,会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优先为高素质农民发放各类惠农贷款1513万元,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难题;实施农业产业振兴奖补政策,重点扶持高素质农民,4年累计投入奖补资金211万元。
聚焦“三个拓展”,用好制度保障“连环招”。一是拓展管理思路。实行培训全程跟踪监督管理。培训前,审核机构资质、实力、信誉,确定培训机构,选定实训基地,优化培训课程;培训中,专人全程跟进,定期督导培训计划执行落实;培训后,持续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问题,推动培训取得实效。二是拓展实训方式。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学员实训环节。组织学员先后在忻州市杂粮中心出口平台、太谷农耕文化园等参观,近距离学习了解大棚蔬菜栽培、杂粮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等知识,实现了课堂学理论、地头学技能、外出长见识、交流增本领的目标。三是拓展服务体系。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成立河曲特优农业产业发展研究院,吸纳46名种植技术员、24名养殖技术员,组建8支指导服务队,面向全县提供服务;在特优农业成型成势的唐家会村、榆岭窊村设立服务点,为当地提供常态化技术培训和帮扶指导。
围绕“三个专注”,跑出联农带农“加速度”。一是专注致富引领。经过多年培育,“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更多具备科学种养能力的高素质农民脱颖而出。如李玉喜、郭爱军、李国祥等学员纷纷创办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其中:认证省级示范农场1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个、县级示范农场1个、种养结合综合型家庭农场21个。29个农场综合收入达到1149余万元,土地流转惠及500户农户,还解决了100位村民的就业问题,周边村已有65%以上农户因跟随他们科学种田,实现了家庭年收入的递增,人均年增收约620元。二是专注辐射带动。初步统计,80%的培育对象通过技术指导、销售农产品、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如“全省百名优秀学员”保供先锋赵三荣,创立荣旺沙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收购、资产入股等方式,带动周边720多户群众种植马铃薯达1500多亩,户均年增收1300多元,并为周边群众提供机耕机播机收、病虫害防治等服务。三是专注结构优化。几年来,根据河曲立地条件、资源禀赋、农业基础等发展实际和农户需求,开展马铃薯、富硒杂粮、红葱等特色优势产业专业技能培训,促进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构建起具有河曲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体系。如2023年成功创建红葱产业县,种植面积同比增加270%以上,产值达6000万元,带动6188名农户年人均增收800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