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偏关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提高政治站位,找准自身定位,科学谋划、系统推进、狠抓落实,推动县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立足县情,找准定位,凝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民共识

偏关是黄河入晋第一县,处于山西省黄河流域源头位置,按照《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打造“两带两屏”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构想,偏关县在全省黄河流域具有重要地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两年多来,偏关县委、县政府坚决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保护发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贯彻“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探索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凝聚形成了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全民共识。

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夯实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基础

一是规划引领、梯次配置,筑牢高质量发展体系。聚焦保护和发展两大主题,先后编制了《偏关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18年—2022年)》《偏关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偏关县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总体规划》等一系列发展规划,制定了国土空间、生态保护、流域治理、产业发展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完成了《山西省黄河中游忻州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构建了系统完善的规划政策体系。

二是多点发力、聚焦保护,净化高质量发展底色。全面落实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控“两高”项目上马。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十条”要求,系统推进偏关全县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全县水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关河口国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水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着力构筑黄河流域及三晋生态绿色屏障,完成境内黄河、长城、关河沿线总长110公里的三条防护林带和一大批林业重点工程,全县林木绿化率达40%

三是立足禀赋、转型升级,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偏关县发展杂粮种植面积30多万亩,“三品一标”产品累计认证52个,新增规模养殖场67个,羊饲养量发展到50万只,发布“谷蕴偏关”县域公共品牌,“粮言谷香”牌小米陈醋获山西省功能农产品品牌认证,圆满完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深入挖掘黄河、长城文化内涵,投资打造乾坤湾、护宁寺、红门口地下长城、长城旅游公路“0km”标志文化驿站等多处旅游景点,老牛湾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四是补短强弱、打牢基础,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聚焦“一增收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各项脱贫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949户,24710人全部脱贫,20202月山西省政府正式公告偏关县脱贫退出。开工建设了投资15.99亿元全长133.6公里的黄河、长城旅游公路,目前主线已全线贯通;投资4.3亿元实施了全长36.9公里的长城旅游公路二期工程,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75%;投资1.28亿元建设县域小水网马家山水库项目,筑牢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础。

五是夯实责任、重奖严惩,守住高质量发展底线。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实行河长巡查、督查四项工作制度,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切实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严控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开展黄河(偏关段)“四乱”问题集中清理整治,完成7处黄河沿岸违规建筑、乱占河道问题清理销号,并对3处违建农家乐、鱼塘进行强制拆除。

精心谋划,科学布局,擘画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美好蓝图

一是抓好生态保护修复。实施“一屏两带三基地”生态建设工程。实施人工造林9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有害生物防治10万亩,建立黄河流域生态防护屏障。围绕长城、黄河两条“一号”旅游公路,打造黄河、长城旅游公路绿化彩化带。巩固和提升沙棘致富主导产业基地、仁用杏特色经济林基地、柠条灌木生物质能源林基地,争取山西省经济林提质增效专项资金支持,实现生态生计有机统一、增绿增收互促共赢。

二是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坚持“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加强境内偏关河、县川河、杨家川河3条黄河一级支流治理,开展黄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切实改善流域内水环境质量。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管控,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改造,确保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实施土壤污染治理工程,加强工业固废监管,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继续抓好不可降解废旧地膜回收,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三是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高标准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高标准农田等重点工程。开展黄河沿岸生态修复,即以乔灌为主、牧草为辅的立体修复模式,营造黄河沿岸水保林。对偏关县102座中型以上淤地坝进行除险加固,形成以骨干坝为主体、中小型坝协调配合的泥沙拦蓄体系。加快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方案及早获批,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四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提品质、育主体、创品牌、拓市场”为重点,全力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鼓励引导晋电化工、吉泰洗煤加大技改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钢铁、煤炭产业向高端延伸突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红门口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积极创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五是培育特色文旅品牌。以关河口驿站、乾坤湾民宿、水泉红门口长城文化公园为依托,在黄河、长城旅游公路沿线谋划一批美丽乡村重点建设项目,打造集文旅融合、休闲康养、体育赛事、高端论坛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廊带。加快通用机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进入山西全省规划。谋划包装蹦极、攀岩、翼装飞行等高端旅游项目,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旅游文化休闲度假目的地,进一步提高偏关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是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深化与周边县市务实交流合作,以“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为指导,协调联动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实现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动晋陕蒙黄河流域协同发展,推进周边县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发展、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融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着力构建沿黄地区重点突出、优势互补、协同发力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