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忻州市人民政府
www.sxxz.gov.cn
新春伊始,市政府办公室持续深化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常态化宣传机制,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和人流密集的优势,围绕非法金融活动易发重点领域,组织市直部门、各县(市、区)和各金融机构深入开展集中宣传,切实提升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多点开花,扩大防非宣传覆盖面。2月11日,市政府办公室深入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及山西省委金融委工作要求,在忻州古城北广场组织开展防范非法金融宣传教育活动,旨在提升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市民理性投资,营造安全、和谐的节日金融环境。活动期间,全市共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悬挂横幅100余条,设立咨询台50余个,解答群众咨询1000余人次。同时,制作并播放防非宣传短视频,投放公益广告和短信,全面普及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知识。各县(市、区)组织乡镇、街道依托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灵活运用不同宣传渠道和形式,推动宣传教育活动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村组、家庭和网点,形成“七进”宣传格局,使宣传真正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多头并进,发挥行业部门职能优势。多部门协同,针对各行业领域开展“靶向”宣传,切实增强社会公众对非法集资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公安部门聚焦风险高发领域,深入老年人和青少年等重点群体聚集场所,全面开展宣传;司法部门发挥律师、行政干警、普法志愿者专业力量,面对面讲解答疑;文旅部门动态巡查自媒体平台及景区、旅行社等重点场所,全力防范虚假广告对群众的误导。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线下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向古城游客及周边居民普及非法集资的特征、常见手段及危害;线上依托“两微一端”、抖音等平台发布风险提示短视频,并通过金融机构LED屏滚动播放防范知识,将宣传触角延伸至群众日常生活场景。
多元共治,推进金融机构前哨作用。充分发挥驻忻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多、人员多、客户群体广的优势,加大涉嫌非法集资可疑资金监测力度。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引导从业人员自觉远离并抵制非法金融活动;利用网点阵地播放标语、发放宣传折页,强化客户风险预警提示;组建防非宣传员队伍,深入农村、社区开展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同时,利用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自媒体发布宣传视频、防范非法集资案例及相关金融知识文章,强化风险提示,深入剖析非法金融活动的形式、危害及防范措施,引导群众树立正确投资理念,自觉抵制和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市政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强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宣传教育,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持续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经济金融秩序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