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坚定了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绿色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大家纷纷表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创新思路,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重保护 再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重要讲话为我们今后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们要以近自然复绿,原生态补绿,全方位护绿的原则,推进实施两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启动一批生态修复项目,通过大规模营造生态林,多树种配置景观林,大力度发展经济林,打造更多绿水青山,建设更多金山银山,最大限度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省林草局局长张云龙表示。

  多年来,我省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2016年—2019年,全省累计营造林1898万余亩,到2018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2.79%,越来越多的绿色正在覆盖黄土地上的山川沟壑。

  春日的汾河临汾段,两岸绵延数公里的桃花灿若云霞,杨柳青翠吐绿,水面上野鸭成群,不时掠过的飞鸟吸引着岸边的摄影爱好者频频按动快门。“我们家门口的汾河现在可美了,水清河畅,越来越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巡河,听起来枯燥,可我干得可带劲了,每天在汾河边走一走就是一种享受。”巡河员郭年保兴致盎然。

  站在五台县神西乡坪上村坪上桥旁,五台县环境监测站站长安文军兴奋地说:“在电视上收听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的新闻,对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年1月,坪上桥断面在全省57个国家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中位列全省第一。今后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辖区流域治理,加强农村污染源防治,让生态环境越来越美。”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我省在去年开展‘百日清零’专项行动的基础上,今年又推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聚焦四大结构突出矛盾,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严格的环境标准和环境监管,倒逼传统产业升级、落后产能退出、两高企业转型,让绿色成为美丽山西底色。”省生态环境厅宣教中心主任王新力对记者说。

  生态环境的改变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沁水县龙岗公园记者遇到了市民于春燕,“这些年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到处青山竞秀,绿水悠悠。去年,县里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生活在这么宜居的地方真是一种幸福。”说话间,她已将身边的美景晒到了朋友圈。

  兴产业 走发展绿色经济之路

  “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谈到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重要讲话,大同市委常委、阳高县委书记冯晓雷很激动,“好生态正在回馈我们这一方人。脱贫攻坚以来,我们发展了3个万亩杏果基地,带动2650户贫困户增收;举办‘杏花节’,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促进农产品销售,带动9200名贫困群众增收;实施生态扶贫,两年来全县新增绿化面积4万亩……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到种的不仅是树,而且‘种’出了连环效应。生态好了,引出康养旅游产业;空气变了,引出绿色种植农业;光照足了,引出高效光伏产业……”

  发展不只在晋北,晋南的绿色产业也是如火如荼。近年来,稷山县大力实施板枣提质增效产业富民项目,力促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增效。“目前,全县枣树栽植面积已达15.3万亩,总产值6.3亿元,板枣相关产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年可为全县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2000元以上。同时,县里还加快提升改造国家板枣公园,让这个我省唯一的林木(花卉)专类公园更好地展示人与自然、绿色与生态之美。”该县枣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贺宁杰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说,生态本身就是经济,我们村就是这样的。”4月2日,阳泉市郊区平坦镇桃林沟村,周边山林枝头挂上新绿,千亩桃林正待竞相开放。桃林沟村之前因煤而富,煤矿关停后立足生态,建设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达2万元。村党委书记李乃珠说:“我们绿化家园的实践证明任何发展都必须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为前提,把生态健康作为新经济增长点,实现‘从绿掘金’。”

  建设美丽乡村,更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下功夫。这几日,晋中市榆次区长凝镇西见子村的村民都在为播种黑小米做准备。在新型职业农民郝卫芳、张小军夫妇的带领下,西见子村种植富硒黑小米,发展功能农业,引进了有机旱作功能农业成果转化提质增效科技示范项目。郝卫芳说:“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重要讲话说到我们心坎里了,这些年由于我们环境优良,黑小米品质好,价钱卖得也好,老百姓都富了,我也深深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使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富百姓 让更多的人享受生态之福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说,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素有“三川十塬沟四千,周围大山包一圈”之称的大宁县,既是生态脆弱区,也曾是深度贫困县。这几年该县以购买式造林为抓手,实现了增收增绿双赢,让村民在绿水青山中富起来。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全县完成购买式造林21.67万亩,群众获得劳务收入6573万元。

  在曲峨镇白村,说起以往的艰难,村民冯还堂感慨颇多。这几年,跟着造林合作社种树,老冯是挣钱顾家两不误。他乐呵呵地说:“加入造林合作社,脱贫致富有奔头,山绿了,农民日子也红火了!”

  我省实施退耕还林20多年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凸显。临县雷家碛乡雷家碛村村民雷奴平一家,妻子和两个儿女都有残疾,本人也患病多年,吃饭穿衣都靠东挪西借。借着退耕还林工程,2017年核桃林幼苗17亩退耕,三年享受国家补贴16150元,卖核桃收入2000元。“赶上了好政策,让我过上了新生活!”雷奴平笑着把零食递给孩子们。

  春天的岚县,已是满坡繁忙。

  “拉直对齐,再向右移一点,好!”连日来,该县界河口镇西口子村森生财造林合作社经理郑二小带着社员在南梁种植沙棘。该镇不仅采取林业资产收益联结扶贫模式,还实践沙棘产业资产收益造林新机制,变生态绿化为沙棘经济林产业。截至目前,421户贫困户1373人依靠生态造林、生态管护实现了稳定脱贫。郑二小说:“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说得太好了,现在我们通过种植沙棘改变了生态,还脱了贫,乡亲们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和煦的春风里,郑二小和一起干活的伙伴们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康梅芗 张丽媛 赵建军 王秀娟 范珍 李全宏 程国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