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贯彻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紧盯“三大目标”,全力组织收入,加强支出管理,持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预算管理机制。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比去年同期增长43.51%,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22亿元,同比增长43.51%,增收10.0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99.86亿元,同比增长40.91%,增支28.99亿元。

  从全省看,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居全省十一个地市排序第一名,比全省平均增长水平高19.5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排序第二位,比全省平均增长水平高13.54个百分点,比第一位晋城市增幅46.11%低5.2个百分点。

 

  从全市看,收入方面:市级收入完成6.85亿元,同比增长39.44%,增收1.94亿元;县级收入完成26.37亿元,同比增长44.57%,增收8.13亿元。下辖16个县级财政中,除代县受上年一次性收入基数较大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2.87%,减收2704万元外,其余各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表现为正增长,个别县主要受非即期非税收入入库影响,增幅高达100%以上。支出方面: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99.86亿元,为近11年一季度支出最高值,比2009年一季度支出增加81.37亿元,增长近4.5倍。其中,市本级支出执行22.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45%,增支10亿元。下辖16个县级财政中,除原平市、五寨县、开发区支出略有增长外,其余各县均支出增幅均超10%,其中有9个县支出增幅超30%,整体增势较为强劲。

  从收入类型看,税收收入完成20.45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1.56%,同比增长32.03%,增收4.96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的49.26%;非税收入完成12.77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8.44%,同比增长66.73%,增收5.11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的50.74%。

  从支出看,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技、社保、卫生等民生类支出执行85.6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8%,同比增长41.8%,增支25.28亿元,民生支出增量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量的87.2%;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八项支出总计执行64.67亿元,同比增支15.37%,增长31.19%。分科目看,城乡社区增支7.79亿元,国土增支6.22亿元,农林水增支4.95亿元,交通运输增支2.24亿元,四项合计增支约21.2亿元,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量的73.13%。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一季度,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7.16亿元,同比增收5.6亿元,增长近3.6倍,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完成6.31亿元,占到政府性基金收入的88.13%,同比增收6.26亿元,是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政府性基金支出执行10.88亿元,同比增支6.64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执行7.12亿元,占到政府性基金支出总量的65.44%,同比增支4.3亿元,占到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量的64.76%。

  三、财政收支运行特点

  一是收入增幅创历史新高,增势呈放缓趋势,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和增幅双创历史新高,为近11年最好水平,但从分月增幅来看1-3月,分月增幅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67.69、22.56和21.89个百分点,增势整体呈回落趋势。一季度全市非税收入比重38.4%,比全省平均水平23.6%高14.8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税收结构整体变化较小,新兴产业税收增幅高。从三次产业来看,全市税收收入结构总体延续二、三、一的产业顺序,产业税收占比与上年同期基本趋同。二产税收仍未全市财政收入支柱。其中,采矿业税收完成23.19亿元,占全部税收的42.16%,比上年同期比重提高4.66个百分点;制造业税收完成5.35亿元,占全部税收的9.73%,比上年同期比重低0.2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税收完成5.92亿元,占全部税收的10.76%,比上年同期比重提高3.94个百分点。三产税收完成16.15亿元,占全部税收的29.37%,三产十一个行业中,仅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4个产业税收收入过亿,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税收完成6.93亿元,占三产税收的42.91%,占全部税收的12.6%。但仓储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风力发电业税收分别增长80.02%、131.82%和135.94%。

  三是非即期收入占比高,是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因素。一季度收入中含非即期收入近6.8亿元(含上年税收批缓收入和非即期非税收入)。非即期收入占到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0.47%和收入增量的67.53%,拉动全市收入增长29.37个百分点。

  四是财政支出进度快,重点支出保障良好。一季度,全市民生类支出执行85.6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8%,同比增长41.8%;八项支出执行64.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4.76%,增长31.19%。从支出方向看,教育、节能环保、农林水等支出增幅均超20%。

  总体来看,我市一季度财政收支运行出现一些亮点:一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3.51%,支出进度超序时进度5个百分点,顺利实现开门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已连续三个月保持全省第一;二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财政总收入创历史同期新高,分别突破30亿元和65亿元。从近10年同期数据看,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总量全省排名首次摆脱倒数三名范围,排第8位;三是从2012年起,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全省排序首次进入前3名,排第二位。一季度全市民生支出和八项支出增幅全省排序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一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非即期因素;二是支出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支出进度同比加快约5个百分点;三是全市宏观经济运行中前瞻性指标趋稳向好的形势对财政收入的积极影响仍未发生作用,短期加强收入组织措施仍然是收入组织中的重中之重。同时,税收增长主要表现在增值税、所得税和资源税方面,地方税种总量依然偏小,对税收增长贡献不高、非税比重较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借力“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氛围,进一步开创担当作为、奋发创新的新局面,全面加深对财政部门职能、使命的再认识,对标一流,勇于正视差距,切实增强改革创新、奋斗有为的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实现进位争先,全面推动财政事业转型发展。

  一是依法强化收入征管,把增收工作落到实处。各级财税部门要坚持把财政增收工作做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对重点税源和重点税种的动态监控,增强对税收运行态势和收入进度的预测分析,增强组织收入的预见性。坚持税收“抓大不放小”,在抓好主体税种的同时,积极重视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小税种的征收,提高小税种对地方收入的贡献率。加强学习,积极破除僵化保守思想的禁锢,不断提升公共财政管理水平,并从多元化、社会化的角度做好资金筹集、保障工作。

  二是持续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全面提升财政支出绩效。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格考核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切实加快预算支出执行进度,提升资金供给效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切实加大预算绩效管理推进力度,将财政支出管理向科学、高效、理性的目标靠拢。工作中要着力破除因循守旧思想,推进财政资源和市场要素对接,积极适应新形势新挑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做功夫。

  三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优化税源结构。长期以来,我市经济中二产占比居高不下,煤炭产业依赖的局面尚未明显改观。根据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两会”精神,未来要全面提升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实现一般公共预算和财政总收入的新突破。为全面完成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供改”与“综改”相结合,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夯实财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基础,通过财税杠杆的撬动,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破除资源依赖,通过调整财政支持领域和支持方式,重点培育我市有比较优势的旅游、小杂粮、煤层气、煤炭深加工、智能制造等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获利能力。加大对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等生活性服务业的投入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服务业税收占比,减少经济周期性波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建立稳固高效的地方财税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